針灸 DRY NEEDLING
現代針灸糅合中醫學的穴位經絡以及對西方解剖學的理解,對特定傷患或痛症進行針灸,以協助患者康復、放鬆繃緊肌肉、減低痛楚。用針刺形式針對穴位,激痛點,崩緊位 置作治療。在研究實證和臨床經驗上,對偏頭痛、頸部不適、關節炎、背痛和肩頸痛等能有效減低痛楚。
現今醫學對針刺進行研究,發展出乾針(dry needling)。意即使用沒含有藥物,非注射形式的針刺治療。以人體解剖學為本,針對肌肉、關節、骨骼以及神經,選擇下針的位置。例如透過針刺神經末端以達致止痛效果,又或者透過針刺肌肉放鬆點來放鬆特定肌肉。
干擾波 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

干擾波是電療的一種,多用於止痛、按摩、刺激肌肉收縮、促進血液循環。有特定情況會用於喚醒肌肉組群,防止肌肉萎縮。之所以稱為干擾波是因為利用兩組頻率不同的中頻電腦以穿透皮膚到達患處,於患處互相干擾變成一組有利止痛的低頻電流。
拔罐 CUPPING
拔罐是其中一種可以幫助肌筋膜放鬆的治療手法。透過拔罐中所形成的負壓,把治療位置的軟組織提起,以達致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舒緩痛症的功效。
超聲波 Ultrasound
超聲波治療是以高頻率的音波震動,透過傳導到達患處,在臨床上能對淺層的肌肉痛症有舒緩放鬆作用。超聲波治療目標是促進受傷或疼痛位置的血液循環,以帶走代謝物,達致消炎止痛的效果。透過聲波震動,以減低患處組織的腫脹積聚與黏連。在臨床應用上,能夠達致即時舒緩痛症,減少痛楚,軟化疤痕組織等效果。
冷熱治 HEAT/CRYOTHERAPY
透過利用儀器使患處的溫度改變達致治療效果。例如利用低溫度配合壓力,去作急性傷患處理,減少痛楚及腫脹情況。利用熱力作肌肉放鬆,提升軟組織彈性,軟化疤痕組織,增加活動幅度,減少患處的痛楚。
射頻/射頻透熱治療 RADIOFREQUENCY
(MONOPOLAR DIATHERMY) / RF
射頻是介於紅外線與聲頻頻譜之間的電磁波,射頻治療就是透過此電磁波到達患處提供熱治療。射頻所產生的熱效應能增加淋巴和血液的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產熱原理是由於人體組織是一個導電體,組織對射頻電波帶有阻力,當射頻電流經過人體組織時熱力就會產生。治療師會透過調校議器的設定配合特定技術將射頻發放至目標患處,以協助舒緩痛症,幫助復原。
衝擊波 / 衝擊波治療 SHOCKWAVE /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 ESWT)
衝擊波(ESWT)是一種有效、便利而安全的非侵入性治療。衝擊波提供了手術以外的治療選項,能夠讓患者在不做手術的情況下痊愈。衝擊波將能量集中在患處,透過較高能量刺激患處復原。治療師會為個案檢查出需要接受衝擊的部位,調節衝擊波到達的深度和強度等。由於涉及使用外來衝擊,加上接受治療時會有一定痛楚,常常比喻為砍掉重練,而事實上衝擊波並沒有真正如擊碎腎石般打碎組織,而是透過衝擊激活身體的復原反應。越來越多的研究和臨床數據證明衝擊波的治療作用。常用於跟腱損傷、肩周炎、足底筋膜炎、慢性痛症/長期痛症、久未痊愈的傷患等。在這些痛症和傷患當中,衝擊波證實能有效減低痛楚及提升個案的活動能力。
牽引治療 Traction

牽引治療主要用於治療脊椎相關痛症及傷患,透過牽引減低脊椎之間的壓力,以達到減少脊椎壓力、放鬆肌肉、舒緩背痛的效果。可用於椎間盤突出、腰背痛、肩頸痛。
脈衝式電磁場 PEMF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脈衝式電磁場治療是利用電磁波製造生理改變,例如是促進血管新生,以達到幫助恢復,減低痛楚的效果。現今研究指出脈衝式電磁場治療能提供短暫的止痛作用,而部份研究指出此治療能提升活動度和能力。脈衝式電磁場治療適合使用於肌骨痛症,關節退化及腰背痛的個案。
激光/低激光療法
LASER/ LOW LEVEL LASER THERAPY
激光 / 低激光療法治療 (Low Level laser therapy),它是利用光的非入侵性治療。治療原理是透過激光,在患處產生血管擴張及改善血液循環的效果,促進組織復原。低激光能有效減低痛楚、消炎以及加速組織再生。
低激光療法的四個治療目標:
-
受傷部位:幫助受傷部位的癒合、重塑和消炎
-
淋巴:減少炎症和水腫
-
神經:產生鎮痛作用
-
激痛點:減低痛楚和幫助肌肉放鬆
干擾波 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
